香港的中國傳統節日簡介:習俗與典故
  Apr 13 2016

香港一直是中西交匯的橋樑,百多年來香港發展出獨特的文化。除了慶祝主要西方節日外,香港人亦非常重視中國傳統節日。本篇文章將簡介香港主要的中國節日傳統及典故。由於中國節日採用中國農曆曆法計算,因此每年的日子均不盡相同。 


 
農曆新年是香港最熱鬧的中國節日,約在每年一月尾至二月。所有香港人都能享有三天法定假期,讓他們能夠和家人歡度新一年。按照新年傳統,許多店舖在新年的第一個星期不會營業,並會擇日營業,因此緊記在假期開展前先補充食物及日常用品等。 
 
「利是」是紅色的小信封,內裡放有金錢,由$10元至$100元紙幣不等,但切記不可以放入硬幣,是不吉利的做法。利是傳統上由長輩發給晚輩,包括小童、年紀較自己輕的人以及未婚人士,直至新年的第十五天(初十五)。紅色在傳統上代表幸運,當你把紅色的利是派給他人時,代表著祝福他們在新一年能夠「利利是是」,凡事順利。
 
過新年時,中國人喜歡進食一些帶傳統意義食品,為新一年帶來祝福。例如蒸魚,總會在晚餐最後時進食,寓意「年年有餘」。年糕亦是常見的賀年食品,寓意「年年高升」,祝賀每樣事情都進步,小孩則年年長高,有健康的身體。年糕原是以糯米、糖和水做成的橙紅色糕點,但現時已不斷創新,香港許多食肆和麵包店推出各種口味獨特的年糕,如椰汁年糕、楊枝甘露年糕、芝士年糕等。除了各式各樣的賀年食品,街上亦可看到許多金桔樹盆栽;因顏色鮮艷且長得像金,商鋪都喜愛在門前擺放金桔樹,寓意大吉大利和金玉滿堂。    
 
 
 
農曆新年另一項重要的元素就是生肖。中國共有十二生肖,每一個生肖有一種相應的動物,用來代表年份,十二年為一個循環。傳說古時黃帝希望挑選十二隻動物作為年曆,因此他吩咐所有動物參加游泳比賽,勝出者便可以在生肖榜上留名;結果生肖便成為了今日的十二種動物,依次序是:鼠、牛、虎、兔、龍、蛇、馬、羊、猴、雞、狗、豬。想了解更多有關你生肖的事嗎?可按此查看。
 
 
 
 
 
農曆三月初是清明節,中國人的傳統是在這一天掃墓祭祖。他們會帶備食物和香蠋到祖先的墓前拜祭、燒香燭冥鏹並打掃墓園,表達慎終追遠之意。中國人相信,人死後仍有意識,只要在生的人以火焚燒祭品便可以把它們傳送到死後的世界。因此後人為表孝心,會預備許多紙幣、紙屋、紙扎工人、食物、甚至最新款的紙電話及手袋給祖先,使他們死後仍能「享福」。
 
 
 
 
 
 
 
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。每年端午節,香港各區均有不少熱鬧的龍舟競賽及嘉年華舉行,吸引大批遊客前往觀賞;但端午節原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。當年屈原為了勸戒楚懷王,於端午節時投江自盡;居民為了不讓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,所以在江裡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糉子,並大聲打鼓嚇走他們,又競相划船(賽龍船)尋找屈原的屍體,這便是今天爬龍舟的起源。  
 
 
 
 
中秋節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,是月亮最圓、最光、最大的一天。圓月代表著團圓,因此中秋節是非常重要的中國傳統節日。  
 
關於中秋節有許多詩詞和民間傳說,其中廣為人熟悉的就是「嫦娥奔月」。相傳古時地上有十個太陽,曬得莊稼枯死,民不聊生。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了九個太陽,於是獲賞賜長生不死藥。可是,某天他的太太嫦娥誤吞長生藥,自此飄到了月球上居住。若你在中秋節仔細觀看月亮,可能會看到嫦娥在月亮上呢!   
 
賞月和吃月餅是中秋節的傳統活動。傳統月餅由蓮蓉和咸蛋黃製成,相傳是元朝時,民間想起義反元,於是以這種小圓餅夾著紙條互通信息,避開元軍的監控。然而現在香港售賣的月餅有千變萬化的口味,更創出了獨特的冰皮月餅,是中秋節時送禮的佳品,寓意家人團圓。你亦可以到大坑浣紗街觀賞列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「舞火龍」。相傳在中秋節時舞火龍,能夠驅除瘟疫,為人民帶來平安,著名國際影星曉治積曼(Hugh Jackman)也曾參與這項充滿生氣的活動呢!
 
 
 
重陽節為每年農曆九月九日。與清明節一樣,是中國人憑弔先人及表達孝心的節日。除了掃墓,重陽節另一傳統活動是登高。相傳漢代時,一位相士預測到農曆九月初九將會有災禍降臨,於是吩咐其中一名鄉民帶領家眷到鄉郊的最高處暫避,使他一家倖免於難。自此,人們效法登高之舉,在重陽節走到香港各個美麗的郊野公園登高和野餐。
 
 
 
 
 
 
冬至是一年內最後一個中國節日,亦是第二重要的節日。這一天因為陽光直射南回歸線,是北半球白天最短而黑夜最長的日子。由漢朝開始,這個節日慶祝一年的豐收,並對上帝和祖先獻祭,以感謝他們的保守。今天,冬至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,更會吃湯丸代表團圓的意思。  
 
想秒速尋覓理想「屋企」?我們樂意幫您!
2022 屋企物業代理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